专家把脉海水淡化利用 组建海水淡化技术联盟

编辑:大众日报        日期:2013/7/10 10:01:03        阅读:2376

   经过近40年的研发和示范,中国海水淡化技术已日趋成熟,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。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方震介绍,青岛的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已经开始起步,到2012年,全市有7家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,实现产值5亿元。

  6月26日至28日,以“脱盐,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”为主题的2013青岛国际脱盐大会在青岛举行,来自中、美、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脱盐及水资源利用领域专家,共同研讨了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趋势。

     海水淡化应对水危机

  在国际水协会主席格伦·戴格看来,全球水行业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。第一个是全球的水危机;第二个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;第三个是在全球范围内,如何解决水和卫生问题。

  戴格表示,预知性对水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,当前的决定很有可能改变未来。人们过去对水资源只是常规使用,而在未来,脱盐必将是一个发展趋势。他认为,中国目前在关键技术和应用实施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,他希望强化国际间脱盐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,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。

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介绍,中国水资源贫乏,多年平均年缺水量约为404亿立方米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匹配矛盾日益突出,特别是在沿海地区,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。他认为,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,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。

  “十一五”以来,我国在海水淡化、海水直接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日产能力由2005年的不足5万立方米,增加到2010年的66万立方米。海水淡化成本也在逐步下降,中国市场也成为国外海水淡化产品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战略市场。

 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宋振骐认为,海水资源开发、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灾害的有效控制,必须建立在系统理论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的基础之上,实现相关科学技术创新和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,以及以信息技术发展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和突破。

    打造示范工程

  经过近40年的研发和示范,中国海水淡化技术已日趋成熟,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。近几年,中国在反渗透法、低温多效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。

 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认为,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,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、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,影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关键材料和设备尚未完全产业化,国产化率低;海水淡化新工艺和新技术尚待开发;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化技术有待提高;品种单一,系列化程度低,应用局限性较大;资金、水价和管理等其他因素。

  郭有智说,在水资源的管理上,我们要统筹生活、生产和生态用水,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。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,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;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,强化水处理科技创新,加强协调配合,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,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资源管理道路。

  2012年3月,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,指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我国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,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利用、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,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。

 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局长王文珂介绍,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,这将是我们未来从事海水淡化事业的主战场,将着力在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打造一批海水淡化的示范工程,为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,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。

    组建海水淡化技术联盟

  作为青岛海水淡化的企业之一,青岛碱业目前拥有的2万吨/日海水淡化项目已建成投产,通过“纯碱生产—海水淡化—浓海水化盐制碱—热电联产一体化”发展模式,探索资源利用最大化。

  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——高效凝集过滤与处理技术,既能适应海水水质变化,又能节省预处理用电。同时,海水淡化成品水吨水耗电仅为2.5千瓦时,这比世界上许多先进海水淡化公司还要低近1千瓦时。

 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方震介绍,青岛的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已经开始起步,到2012年,全市有7家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,实现产值5亿元。此外,全市涉及海水淡化,利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机构10家,拥有市级以上的工程中心5家,取得相关专利授权20项。

  青岛市地处黄海之滨,海岸线长730公里,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物流体系,为青岛市的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2012年,青岛每天可淡化海水3.1万吨,占全国日产能力的5.2%,已经建成的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,每天可淡化海水10万吨,未来将进入市政供水管网,与来自水库、黄河等渠道的淡水一起供应,相当于每年可节省自来水3600多万吨。

  方震透露,青岛将组建海水淡化产业技术联盟,发挥平台作用,重点培育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。青岛已经确定的发展目标,是要把青岛建设成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、国家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,成为全球的重要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中心。他说:“我们的阶段目标,到2015年生产能力要达到20万立方米,海水淡化的产值要达到60亿元。到2020年要达到30万立方米的能力。”

 

(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编辑:xiao)

秦泰盛

2013.7.10